該發工資時老板不見了
今年34歲的戴某原是海安一家服裝廠的老板。10多年前,戴某只是個從事服務加工業務的小個體戶,全憑著自己吃苦耐勞積累了原始資金。當時,服裝業正是紅火的時候,戴某做了幾年后,便不再滿足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生產,他要辦廠當老板。
2000年左右,戴某以妻子的名義注冊了一家服裝廠,由他本人具體負責經營。僅僅數年時間,服裝廠越發紅火。不久,戴某有了進一步擴大規模的想法。然而,戴某并未對市場需求進行充分調研,也高估了自己的財力、物力及管理能力,只是一味地盲目擴大再生產,在接連擴建3個分廠后,戴某的資金鏈斷了。
2012年2月,眼看著年關將近,戴某看著虧損的賬面,要讓他拿出自己的錢來發工資,心里實在不樂意。于是,他想出了一條歪招,以拖欠工人工資的方式“減少”自己的虧損。過年前一天,戴某在收到一筆貨款后便忽然“消失”了。
工人們正等著工錢回家過年,哪知道不見了老板的蹤影。他們到戴某家中尋找,這里早已“鐵將軍”把門。無奈之下,100多位工人鬧到了人社部門。
為避討薪開車停路邊過夜
今年4月28日,海安縣人社局以公告形式向戴某的服裝廠送達《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改正指令書》,責令戴某支付工人工資,但戴某根本沒有出現,限期改正指令書也成了一紙空文。
更讓人驚訝的是,戴某雖然沒有出現,但廠里的設備卻被人悄悄變賣了。而且,還有人聽說戴某買了一輛20多萬的車。看來戴某不是沒錢發工資,而是有錢不肯發。今年7月16日,海安縣人社局將戴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移交至公安機關。9月2日,公安機關立案偵查,4日,警方對戴某進行上網追逃。12日,戴某在蘇州被抓獲。
戴某對自己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相關事實供認不諱。那么他是怎么做到“人間蒸發”的?戴某交代,他主要藏在家里或汽車里。有時,他家雖然看起來鎖著門,其實他就在家里。聽到外面有討薪的工人,他便躲在家里不吱聲。有時被人追得急了,他便開車到東臺、姜堰等地,把車停在路邊過夜。為了盡快將錢集中到自己手中,戴某還偷偷溜回廠內將機器設備變賣。今年6月,他還用賣設備的錢,以別人的名義買了一輛轎車。
庭審時稱沒想到自己犯法
海安法院經過審理后查實,戴某共拖欠117名職工的工資,總計37萬余元。案發后,戴某親屬代為支付25萬余元,但其尚有應付工人工資12萬余元沒有支付。法院審理認為,戴某以轉移財產、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職工勞動報酬,數額較大,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,其行為已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。
據此,海安法院一審判決戴某有期徒刑1年,并處罰金50000元,同時責令其支付尚欠職工的勞動報酬。庭審時,戴某懺悔道:“我不發工人的工資,以為就是欠人家點錢,沒想到這是犯法啊!”
法官表示,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,是《刑法修正案(八)》出臺后新增的罪名。根據法條規定,構成此罪客觀上要有以轉移財產、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的行為,或是有能力而不支付的行為,數額上必須達到較大程度,且經過政府有關部門責令仍拒不支付。
據此,提醒廣大企業主,資金周轉發生困難時,只要不躲不逃,積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財力支付職工報酬,可避免牢獄之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