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露說:“年輕就要奮斗,安定是上了年紀才要考慮的事,F在許多畢業生剛出校園就想進國企或考 公務員混金飯碗,我不認同這種思想。”
“簡歷語言可以活潑,但內容不能編造。企業HR都是人精,會根據你簡歷上寫的經歷提很細節的問題,沒有實際體驗的話根本答不上來。”
徐露室友說:“找工作要趁早,化被動為主動,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你最想要的工作。”
我們要說:“未來5年的同學們,面對同樣規模的700萬,你們必須看看這篇文章。”
我就不愛坐辦公室
她在簡歷中說:文刷睫毛膏,武焊電路板;沒有時間“致青春”,必須有清晰頭腦知道我適合做什么
2012年秋季,無錫女孩徐露開始了就業準備。不同于電影“致青春”中大家面對畢業有種青春落幕的惆悵,徐露和同學們的畢業季現實而緊張。“課又多,還要找工作,可以說是大學4年最忙、壓力最大的一年。”
徐露就讀于揚州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氣工程極其自動化專業,是一名標準的“工科女”。班上的男女比例為3∶1,從報考人數和畢業出路來說,這都是一個更適合男生的專業。
徐露對“工科女”在招聘過程中遭遇的“性別歧視”,印象深刻:有的企業明說只要男生;有的企業招聘廣告不寫想要男生,但結果接到面試通知的全是男生。
徐露陸續投出四五份簡歷,全都石沉大海。她看著手上那份花一兩個小時用模板填出來的簡陋簡歷,懷疑是它出了問題。樸素的路走不通了,徐露決定包裝自己。她花了幾天的時間,重新打磨了一份簡歷。“焊電路板做收音機,會唱歌、會作畫。除了會刷睫毛膏之外,我可以3分鐘焊接好一個176腳DSP芯片。當過跑腿小干事,也干過社團的領導干部。”除了個性風趣的語言,徐露在新簡歷上突出和細化了各種校園實踐經驗。
形勢迅速改觀,四五家企業的面試邀請陸續來了,包括世界五百強的高露潔公司,也給了一個起薪4500元的管理崗位。這時,徐露的過人之處又顯露出來了:“不想坐辦公室,不想做管理崗位,我還年輕,想趁著無牽掛,多跑基層,多學技術。”
最終,她選擇了無錫一家叫做柯尼卡美能達的日企,起薪也是4000多,做電氣設計研發。這份工作,需要她跑車間,徐露覺得很適合自己的個性。“年輕就要奮斗,安定是上了年紀才要考慮的事。現在許多畢業生剛出校園就想進國企或考公務員混金飯碗,我不認同這種思想。”
那不是萬能的避風港
她了解自己個性,敢于在考研過程中放棄;她感嘆“現在大學生像流水線產品,缺少個性和實踐”
和大多數 高考(微博)生一樣,徐露在考大學時還對未來職業并未有明確的規劃,選擇“電氣工程”專業也僅僅因為家中有親戚在該行業,希望畢業時能走點關系方便就業。事實上,這也是她班上其他許多同學的報考理由。但是四年的時光瞬息萬變,等到畢業時,當初的設想很多都不可實現。
大三那年暑假,徐露班上的同學一窩蜂地準備考研,備考比例竟高達六七成,徐露也忍不住跟風,報考了暑期考研輔導班。“一屆比一屆考研意愿強,下一屆比你們又多,竟然達到九成。”徐露的老師說,這是因為明年的就業市場不被看好,甚至被預計比今年更差。
“雖說如此,但堅持不下來。復習的時候三分之一的人放棄了,到了考場里每考一場又會少一部分人,最后真正完成考研的也只有三分之一。”徐露就是在考研過程中放棄的那部分人之一。她不是沒為考研做過努力,整整三個月,她過著上午、下午、晚上每天超過八小時的圖書館復習時間,但伴隨著找工作的進程,她最終意識到,讀研并不適合自己。
“我喜歡跑,喜歡和人交流,并不是學術型的性格。考研起初對我是個誘惑,但漸漸地我發現還是先工作更適合我。”
“現在的高校教育模式其實有問題。”徐露的觀點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,“畢業出去的學生就像流水線上的產品,幾乎沒什么差異性,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也不完全對接。”在一次企業參觀活動中,徐露和同學們發現工廠里的CAD圖紙的標號、圖形都很陌生。“其實原理我們都懂,但企業應用和上課的內容似乎就脫節了。”
所以,徐露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注重培養個體差異性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。“大學四年應該按自己的個性對人生有個比較具體的規劃,不能走到哪兒算哪兒。”
一進校就要為“干貨”準備
她說的“干貨”就是畢業時能應對企業HR的實踐經驗;死讀書、戀網絡、虛度光陰,肯定完蛋
記者在讀過徐露的另類簡歷后,發現剔除個性化的語言包裝后,這仍是一份很有“干貨”的簡歷。對此評價,徐露還有點小自豪:“我能通過改簡歷成功就業,是因為簡歷上寫的這些經驗和能力我實際擁有。企業HR都是人精,會根據你簡歷上寫的經歷提很細節的問題,沒有實際體驗的話根本答不上來。”
事實上,徐露早在大一就有所準備:“原則就是不能虛度四年大學光陰。”
學生會是最受大學新生歡迎的學生工作部門。徐露也不例外,和同寢室的好友付春蕊一起報名參加了院學生會。此外,因為愛好畫畫,她還報名了學院宣報中心的美工部。大一的課余時間,徐露都在忙著為兩份學生工作跑腿。到大二時,她在兩個部門中同時升到部長職位,在一次次的活動策劃中,徐露培養出干練的氣質和組織領導能力。到了大三,面對學習生活的重心轉移,徐露忍痛割舍宣報中心工作,專攻學生會并升任副會長。在忙碌的學生會工作之余,她也沒放松過學習,連續三年獲得校長獎學金。此外,羽毛球、合唱隊等文體活動她也積極參與。
一個就業難群體的現實是,許多人臨近找工作才驚覺,自己簡歷上一片空白,過去4年在網絡游戲、戀愛或打工中一閃而逝了。“簡歷上有內容可寫,真的很重要。很多大一新生入學的時候也有要增強工作實踐的意識,但能堅持下來的卻不多。”
受“最難畢業季”的影響,徐露班上同學今年就業單位的質量和起薪與往年相比,都有所下降。這其中,徐露成為“逆襲”成功的幸運兒,“學生沒法改變糟糕的就業大環境,但卻可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力。”徐露如是說。
選適合自己的就好
即使考上研究生,從一開始就要真刀真槍,就要想著將來就業
付春蕊睡在徐露對床。從大一開始,她們就是一對好姐妹,大學生活的軌跡也極其相似:都做過副班長,都做過院學生會部長,一起打羽毛球,一起參加合唱隊……最大的分歧,可能就在于對考研的態度了。作為過關斬將最終成功考取本校本專業研究生的付春蕊來說,讀研意味著給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多上了一道保險。
付春蕊來自遼寧省葫蘆島市,從小都是個不讓父母操心成績的孩子。當初高考,她的總分恰巧踏在了本一A類和B類學校的分界線附近,與211學校失之交臂。“當時我就想,索性去外省算了。”最終,她選擇了揚州大學。
大學四年,危機感始終伴隨著她,也最終讓她選擇考研。“我們小時候,大學生很珍貴;后來擴招了,碩士生很珍貴;現在碩士生都遍地走了,將來等我就業,豈不是博士也要遍地走?我不讀研怎么行?”說完這段話,付春蕊對著身邊的徐露不好意思地笑起來:“我們的觀點是不是打架了?”最后,兩個女孩決定求同存異,“選適合自己的就好。”
今年暑假,付春蕊就要開始熟悉一套研究生階段的“光伏發電設備”,該設備用于將40伏的直流電轉變為220伏可以進電網的交流電,這對付春蕊來說是個并不輕松的挑戰。
“天上不會掉工作,不能等到研三畢業再找,我要在讀研階段就主動出擊。”付春蕊說,凡是她看中的企業,就要想方設法進去實習占座,爭取畢業后能留崗。“找工作要趁早,化被動為主動,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你最想要的工作。”
大家覺得呢?
“看得懂相對論,解得了麥克斯韋方程。文能唱歌、跳舞、刷睫毛膏、常年策劃節目;武會編程、焊電路板、拆裝手機、設計電路……”你能想象,這如同博客般活潑的語言,竟是一位求職者印在簡歷上給招聘單位看的嗎?
“史上最難畢業季”讓揚州大學工科畢業女生徐露和她的近百位同學面臨艱難選擇。在最初苦等面試無果后,徐露腦中靈光一現,交出了這份另類簡歷。盡管這招最終為她叩開了通向好職位的大門,然而對徐露而言,簡歷只展現表面,是更深層的擇業觀、奮斗觀,才使她在眾多茫然無措、渴求穩定的求職大軍中顯得另類而獨特。
晨報記者解讀這位90后女生的就業個案,試圖為今后5年持續保持700萬規模的大學畢業生們,留點有用的就業貼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