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項研究結論,還有另一種表述,即工資越低,患高血壓的概率就越大。但與其說低工資易引發高血壓,不如說低工資直接導致人的生活質量下降,包括高血壓在內一系列“并發癥”也就不可避免。
二者之間的關系再明了不過。那么,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據此否定這項為期超過3年的研究成果呢?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研究人員在1999~2001年、2001~2003年和2003~2005年三個不同時期,共調研5651位年齡介于25~65周歲的家庭戶主和其配偶,取得這些人在三個時期內的身體健康情況及工資收入狀況等資料。這種定量統計研究結果,因為建立在大量樣本的調查基礎之上,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和參考性。
這項研究,不僅為上述結論提供了科學依據,其現實意義也更為深遠。它重申了工資與人們生活質量、工資與人們健康指數以及工資與社會壞境之間的直接關系,并試圖引起決策者的重視。
這一來自大洋彼岸的研究成果,在處于高速發展過程的中國,尤為適用。中國的基層勞動者不僅工資水平普遍較低,相應的社會保障也存在缺位現象。一線環衛工,就是代表這一現象的典型群體。拿著僅千余元的工資,沒有基本的社保,而多半是臨時工的他們更不會奢談所謂的編制。
工資,與國人的生活質量直接掛鉤。面對不斷膨脹的物價,無論是新一代農民工,還是初入職場的小白領,工資太低,他們也只能另尋出路。一年一度的“用工荒”大戲,就是國人尋求新出路以改變當前生活現狀的產物。高物價與低工資,這一高一低之間,也正反映了經濟與社會、物質與精神之間的脫節。倘若不通過提高工資,改善人們生活環境,提高人們生活質量,可能會造成社會不良情緒的累積。
低工資易患高血壓這一研究成果,看來并不簡單,盡管表面看來并不似一個重磅炸彈。